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散文家/档案

山东散文家档案:张金凤

作者:当代散文 日期:2020年06月10日 浏览:4137 非原创




山东省胶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文联签约作家。作品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北京文学》《解放军文艺》《散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次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转载并入选多种年选。 

724e2717c152ac6772efa3ac99eda19f.jpg


在写作时,我要求每一篇文章都要重新打开我的认知,每一篇从建构到语言和思想,必须把一切归零,不受曾经写作过的作品影响,更不能有丝毫相似。每一篇都要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比如在写作《空碗朝天》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此前已经有了《锅灶》一文,这篇文章曾经获过孙犁散文大赛二等奖,也在《山东文学》刊发过。在锅碗瓢盆系列中,“碗”与“锅”在生存层面相似性非常大,为避免雷同,我反复思考以求突破,最终采用了现在的写作方式去写它。文章发表后,反响非常大,它不仅没有复制《锅灶》,而是有非常特殊的创新,在我个人的写作版图上,它也是极为不寻常的一篇。

写作时我尽量做到低姿态高视角写作。每一篇文章我都是伏在大地上观察、体验、思考,我常常自我定位:我是大地虔诚的朝拜者,在它面前,我只有俯身甚至跪拜的姿势。只有把自己放在大地上,与它零距离,才能感受到它真实的脉动。写作的时候却是采用高视角的写作角度。我可以仰望一株庄稼,一朵微不足道的野花,一只瓢虫的低空飞翔。但是,我的视野不是只有这么短的距离,而是,把距离最大限度地拉开,像从云端里看它一样去审视,去把要描述的事物放在最客观的宏观坐标上。

我固执地去写已经拉上帷幔的农耕时代的故乡,是因为我不想让我们的后人,在看不到具体的那个时代的风物的时候,连文字库里也没有它们具体的影子。我常常有种使命感,认为,我这一代人不去记录,就没有人能真实呈现它们了。我就像一位史官,枯坐在书房里,一点点梳理,写下锅灶本纪,碗本纪,窗世家,门世家,镰刀列传,瓦列传,犁铧列传……


(创作谈摘选自《我是大地虔诚的朝拜者(节选)》)


张金凤创作要目



在《人民文学》发表《对影成禅,汉字刀兵》等3篇;

在《中国作家》发表《双字诀》等2篇;

在《北京文学》发表《一字藏天机》等5篇;

在《山东文学》发表《燕雀二题》等10篇;

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踏雪归乡》等12篇;

在《光明日报》发表《水缸》等5篇;

出  版

散文集《草岁月,花年华》(2019年出版)。

散文集《空碗朝天》(2017年出版)被省作协推荐参评鲁迅文学奖;

散文集《岁月流歌》(2003年出版)。

主要获奖情况

《双字诀》获《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

《一字藏天机》获《北京文学》2015年—2016年重点优秀作品散文奖(原老舍散文奖)、第二届齐鲁散文奖(2017)、林语堂散文奖(2017);

《胡麻的天空》获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2016年);

《锅灶》获第二届孙犁散文大赛二等奖(河北2014年)。



0
0
2

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   去登录

网友评论:

当代散文

当代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