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美文志/专栏

“饿虎牢”的传说

作者:李虹昌 日期:2023年04月03日 浏览:928 非原创

牛去催新岁,虎跃踏征程,除夕之夜仿佛听到虎啸风声。壬寅年,寅属虎,俗称虎年。虎为百兽之王,是雄威的象征。虎年话虎,别有情趣,关于虎的民间故事传说更是流传甚多。

《志》云:州西南三十里有饿虎牢池,四壁突起如城,内有深渊,广三顷余,大旱不竭。菏泽城西南三十余里处有一古老的地名,名曰“饿虎牢”。顾名思义,说明这个地方如同牢笼,饿虎居身之处,故理解为饿虎牢。而大多人殊不知“饿虎牢”背后的历史。

传说西汉时期,有一位道士。名叫周义山,是西汉开国元勋周勃的7世孙。此人修道升天后,被封为紫阳真人。三月三这一天,紫阳真人从蓬莱仙岛论道而归,路经冤句上空,俯身观之,真是一处藏龙卧虎之地啊!紫阳真人被这里景色所吸引。便落祥云,迈仙履游玩于冤句的丘陵间。

冤句县地界属兖州,邱山蜿蜒兖州、豫州境内,北起濮州,南至考城。葵邱山南北长达近二百里,丘陵起伏,古树茂密,水泽丰韵。不亚于蓬莱仙岛福地洞天,仙境一般。这真是“鸟语花香丛林碧,瑞气萦绕丘陵山。”

冤句的龙王庙住着一位姓白的道士,在龙王庙里设坛布道,经常给人治病消灾,方圆百里的老百姓纷纷前来求白道长赐仙方,驱邪赐福。众百姓都尊称白道长为“白仙师”。白仙师,每逢三月三都会讲道之后,施舍仙水仙药为百姓避邪降福。这一带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繁荣景象。

紫阳真人听说白仙师今天为百姓讲道,内心盘算一看究竟。随同众百姓一起到龙王庙。到庙里,定睛一看,只见白仙师正在为百姓讲道,此道士双目如珠,虎口虎背熊腰。正在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为百姓传道。当讲到“心存善念行必正,心育毒蝎邪自发。万物应随规而行,正阳而生。否则违天道而行,则会伤其身。”“白仙师,仁王也,修身千载,能洞察玄机,造福天下苍生。实属不易,善哉!善哉!”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位老者,鹤发童颜,一身仙风。白仙师连忙参拜老者,“敢问尊家身居何处仙山,晓吾玄机?”老者并未说话,迈仙履直奔后殿而去,白仙师连忙致歉意,辞退百姓,后殿面见老者。

白仙师来到后殿,只见老者禅坐殿中,连忙深鞠一躬,“敢问仙师仙居何处,您怎知吾事?”只见老者手捋长髯一声呵斥“大胆妖孽,在此布道迷惑百姓,今我要把你收走,免得日后祸害人间苍生。”白仙师一听吓得脸色发黄,扑通跪地,说道:“仙师明察,我乃白虎是也,只因违仙规,被贬人间。现痛定思过,决心造福人间百姓,看葵邱山冤句县一带是我栖身修道之处,便在此安身,布道教化百姓行善立德。此地盛产中草药,龙王庙龙井之水,为日月之精华,百草之髓聚之井中,所以取水配药方施舍百姓有病之人。吾时刻提醒自身,造福人间,并无害人之举,万望仙师明察之,而后发落白虎不迟。”老者大笑“白虎莫慌,紫阳真人便是贫道,今云游至此,听闻葵邱山冤句有一白仙师行善于龙王庙。好奇止步观之,被汝举动所感,才打断白仙师讲道,不过白仙师,龙王庙岂是你修身之处,此地不能够久待,否则久居必生祸事。此处偏西半里丘陵之间,是汝修身佳处,牢记龙王庙有龙井,你修身处曰虎池。修身布道,造福人间,切勿伤害人间生灵,待功德圆满,我定来渡汝返回仙班。”说罢飘然而去。“谨遵法旨,吾一定潜心修道,造福世间百姓。”白虎仙师连忙礼拜恭送紫阳真人。

从此白仙师不在龙王庙里修身,遵照紫阳真人所说,在龙王庙偏西半里丘陵之间点筑虎池一处,立石碑曰“虎牢池”。

从此虎牢池济世救人的白仙师广为流传,前来求雨消灾、纳福避邪的人络绎不绝。有求必应,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百姓也很少再看见白仙师,凡前来虎池的人们只见到两名童子,说明来意,童子便会拿出人们所求之方,化解恶疫疑难杂病。后来人们才知道,白仙师闭门修道,乃白虎化身,受紫阳真人点化,行仁善教化人们修身立德。多年来白虎仙,行仁慈播善举,从未伤害过民间生灵,人们备受感动,这里的人们每天都会有人送来好多贡品水果,猪肉、羊肉等等。白虎仙师都会安排童子施舍给一些贫苦的人们享用。自己一直不吃不喝闭门修道。又不知道经过多少年,一道祥光从天而降,笼罩白仙师修炼的虎牢池,足足三天三夜才升天去,后来听说白仙师被紫阳真人渡化归仙班去了,两位童子也不知去向。这里的人们才敢过来观看,白仙师修身的地方成了硕大渊池,只剩下虎牢池的石碑立在那里,池水清澈碧绿。从池里舀上一瓢水甘甜爽口。更为神奇的是无论天怎么干旱,这里的水,从不干枯。这才是:

白虎修身普众生,不知相克卧龙坑。

紫阳意点华池地,积善世间仙自成。

人们为了生活,移居至此,纪念这位一直行仁慈播善举,不吃不喝一心救人间疾苦,不伤害百姓的白虎仙,把石碑上的“虎牢池”更改成“饿虎牢”。传说东汉末年时候,兴平元年(194年),张邈和陈宫等却乘曹操外征徐州,秘密迎接吕布来担任兖州牧。曹操丢濮弃兖州,于是重整兵马,向吕布展开攻势,曹操于陶城(今定陶)战败,吕布于貂蝉带兵在饿虎牢屯兵,陈宫得知,力劝吕布赶快移兵他处,曰:“温侯乃一虎将,此处曰饿虎牢,望将军避之。”吕布便把军营南移四里至八亩台,吕布协貂蝉在济阴八亩台进行点将设宴,成了千古美谈。目前八亩台已成为文化遗址,踏寻古遗址不由得赋诗一首:

八亩台高千古梦,秦时冤句校点兵。

东汉日衰无匡正,八校军尉西园成。

阿瞒不知飞将在,丢濮弃兖败陶城。

温侯屯此婵相伴,一代豪杰留英名。

据老年人说,很早以前是何姓氏在此饿虎牢居住无法考究,明之前的饿虎牢,姓于的在此定居,村中间有于家井,村西有于行为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李新才、李新术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现在村居住着李、侯、史等多姓,其李姓人口最多,其余次之。“饿虎牢”的村名,千百年来这里的村民一直坚守着,因为这是古村给与村民的自豪感,是古村的难忘乡愁记忆,是古村乡村振兴源泉所在。 


0
0
2
上一条:走进丁肇中祖居 下一条:古井记

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   去登录

网友评论:

李虹昌

【作者简介】:李虹昌,原名李俊建,笔名李虹昌。菏泽市李朝花(葵邱李庄)村人,菏泽鲁西新区马岭岗镇人民政府综合文化站站长。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