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新闻详情

“华成杯”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在稼轩故里颁发,五省散文名家走进历城寻美

日期:2021年10月20日 浏览:1215


28c83e596d56d955966ed5eeba8e162b.JPG


稼轩故里,文脉悠长;箫音传续,泉城文光。2021年10月16日—17日,由山东省散文学会、垂杨书院、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主办,济南市历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济南市历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历城区作家协会协办的“华成杯”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全国散文新作品大赛颁奖仪式暨散文名家走进稼轩故里历城主题创作活动在济南市历城区举行,来自河南、河北、江西、陕西、山东等五省的获奖作家代表和散文名家参加活动。


20d1e93a9093c554e511f861b0bb65e2.JPG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 李平生


5faafa7a974ab1dc8f9ecf96b63bb81d.JPG

历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孙德顺


10月17日上午,颁奖仪式在历城区文博中心举行。历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德顺致欢迎辞。他说历城是一座历史之城、名士之城、名胜之城,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在历城举行颁奖仪式和散文名家走进历城主题创作活动,是宣传历城、展示历城厚重文化底蕴的机会,也是文学创作“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具体体现。相信活动的举行,将为提升历城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历城文学创作实力起到推动作用。


d811f2f059fce694975fd998665bfc2e.JPG

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济南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逄金一


e2a57bceb9a4face2d9985ce2dfdcd94.JPG

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总经理助理、北京华成文盛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成


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皓介绍大赛征评情况。他说本届大赛由山东省散文学会、垂杨书院、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中共济南市莱芜区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华成文盛石材有限公司独家冠名支持,自启动以来至6月13日征稿结束,共收到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有效参赛作品3568件,经专家初评、终评和公示,共评出第二届“华成杯”吴伯箫散文奖全国散文新作品大赛特别奖3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优秀奖30篇,理论奖5篇。自今年4月份以来,先后在当代散文网、当代散文家等平台推介展示,部分优秀作品推荐到有关报刊发表,这些作品发出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届大赛的作品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再创新高。


b9af6bc5fa03475151e8180b7eaf5bfe.jpg

垂杨书院执行院长 于芳


b77fa1f86e714b02776161aeec7a9e36.JPG

山东省散文学会创联部主任 李健


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总经理助理、北京华成文盛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成代表支持单位致辞。他介绍了公司情况,并表示自己作为工作在外的山东老乡,愿意长期支持家乡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支持吴伯箫散文奖的举办。

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济南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逄金一代表学会讲话,山东省散文学会创联部李健宣布“华成杯”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全国散文新作品大赛获奖名单,仪式由垂杨书院执行院长于芳主持。

0af94a140200fd373a0726efaea6f91a.JPG


60f9fc270fcc5b97170eee26aac9b453.JPG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平生,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丛新强,山东省散文学会顾问、垂杨书院总策划张期鹏,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海峰,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陈忠,济南市历城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赵景伟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并为获奖作家颁奖。来自河南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家古保祥代表获奖作家发言。



bae6dc80afba35e838724e503e9b42e9.JPG


17936fd49781e4de222d60c09452bce0.JPG



随后大家来到文史哲阅读馆参加“先生的文心:百年山大学人墨迹信札展”开幕式,李平生教授、孙德顺主任为展览揭幕。

参观结束后,与会来宾共同聆听稼轩故里文化讲堂第八讲《济南文学大家吴伯箫》专题讲座,张期鹏先生围绕吴伯箫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精彩分享。



4857499b83b994ced835821849474cd2.jpg


90626ac980769ec901c2b8e20e820b02.JPG


10月16日—17日,与会散文名家20余人,分别走进历城区济南孝文化博物馆、洪家楼教堂、华不注山历史文化公园、辛弃疾纪念馆、美丽乡村等地,进行实地采访、考察,表示要为历城创作美文佳作,绘就历城人文发展新画卷。

本活动是纪念吴伯箫先生诞辰115周年系列活动,活动得到了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省写作学会、山东文学馆、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中华文化传承与文学经典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散文研究中心、济南市作家协会等单位的学术支持。



b2c03f812451f8c57483df3ebcaab5e0.JPG


7b9fa60634d815c0716f1487d64cabfd.JPG


140161d7b5f4ada6ca7f541fbb604353.JPG


0bf497c43c5312f85972e5ed0c4cf25b.JPG


926d6ef2dfa0d79f25c34c2f990748da.JPG


0
0